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务公开 > 赣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十一五”规划

赣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十一五”规划

2010年03月18日 11:31:56 来源:赣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访问量:2056

目  录

一、学校概况........................ 1

二、总体发展规划.................... 3

三、人才培养(含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规划方案7

四、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9

五、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11

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13

七、基本建设规划方案............... 17

八、教学设施规划方案............... 19

九、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20

十、资金筹措和效益评估规划方案..... 22

十一、招生工作规划方案............. 23

十二、就业工作规划方案............. 25

十三、产教结合和联合办学规划方案... 27

十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规划方案... 29

十五、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划方案 30

十六、改革工作规划方案............. 34

附:

表1   学校主要参数规划一览表....... 38

表2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人数规划表. 39

表3   基本建设规划一览表........... 40

表4   规划前后建筑面积对照表....... 41

表5   实验、实训设备经费安排表..... 42

表6   分年度投资规划表............. 43

表7   本规划与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主要参数对照表44

表8   本规划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主要参数对照表

 

附:

图1   学校用地现状图............... 46

图2   学校总体规划总平面图......... 47

图3   学校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图....... 48

图4   学校总体规划绿化系统图(含图2内)

图5   学校总体规划道路系统图....... 49

 

一、学校概况

(一)发展简史

赣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2年,1984年正式挂牌成立,学校前身是赣州市第五中学,是一所由普通完全中学改制而成的城市职业高中。学校于1988年就被列为全省首批示范性职业高中; 1994年被批准举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995年跻身于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行列。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学校于2000年与赣州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 于2002年与赣州市技工学校合并办学并喜迁新校址, 学校现位于赣州新城区赞贤路西侧, 毗邻赣州市政中心, 新校传承历史文化, 秉承现代气息, 是读书学技的理想场所。

二、现状介绍

1、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7300平方米, 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 拥有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师生食堂、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教学硬件设施; 有模具专业实习工厂、汽车专业实习车间; 有形体练功房、琴房、烹饪操作间、计算机教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实验场所。学校开办的服装厂, 是经省教委及有关部门批准的赣州市中小学校服定点生产厂家, 该厂为改善办学条件和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发挥了积极作用。

2、师资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56人,高级教师18人,中级教师27人,初级教师11人,其中本科学历者16人,专科学历者41人,含双师型教师6人,此外,还有外聘专业教师18人,外聘生活教师和保安各2人,形成了配备合理、管理规范、严格的师资队伍。

3、专业设置

学校现设有机械加工与模具制造、外事管理与服务、幼师艺术、烹饪、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与电子、汽车维修和汽车装饰、服装与美术等8个专业, 为顺应学生及家长的高考升学要求, 还开设高职高考班。 学校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创新”为校训, 有一整套严格的教学、生活管理制度, 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 同时又掌握娴熟专业技能的中级技术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考试合格者, 发给国家承认的双证(中专毕业证、职业技术资格等级证), 并由学校负责推荐至经济发达地区及本市就业,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均98%以上, 高职高考班每年升学率也在90%以上。

学校对住校生实行半封闭式管理, 学生凭证出入校园, 学校保安二十四小时值班, 学生宿舍有专人管理并有保卫人员值班。

4、办学成果

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 学校先后荣获过市文明单位、科技兴市先进集体、绿化先进单位、地区红旗学校等荣誉称号,2005年上半年学校还被赣州市章贡区委定点为章贡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为职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近万名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二、整体发展规划

(一)规划依据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每一市(县)都必须扶持和兴办一所示范性职业学校。作为赣州市中心城区唯一的一所公办职业高中,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办出自己的特色,做大、做精、做强,是我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3、为了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决议》和《教育部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等文件,以法规的形式为职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今年的老师节和九月份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提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要达到一比一,预示着职业教育的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二)规划背景

我校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校,其前身是清朝的爱莲书院,解放后,其作为赣二中和赣五中名称出现,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982年,赣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由赣州五中这所普通完全中学改制而成,成为了赣州市中心城区第一所职业中学。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校1988年成为了全省首批示范性职业高中;1994年又挂牌赣州市职业中专,并于第二年跻身于省重点职业高中行列,为整合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2000年赣州市第三职业学校合并至我校,至今,我校是赣州市中心城区章贡区教育局所管辖的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

2002年,为了适应赣州市旅游城市建设的需要;赣州六中由郁孤台公园的新建地址搬迁至我校,市政府安排我校从老城区搬迁至赣州市技工学校的黄金新城区,两校进行合并。

搬入新校区的赣州市一职校,虽然是处在我市将来发展的黄金地段,但与原来老校区相比存在着基础薄弱、校园环境差等诸多问题,搬迁至今已两年,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面积小、基建设施少,职教相关的教学设施薄弱等诸多原因,学校只能在做精、做强上面下功夫,离创建国家级重点职高尚有很大距离。在今后的五年规划内,我们要善于用足、用活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的支持,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为使我校成为国家级重点职校而努力。

(三)指导思想

1、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赣州市党组织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为我市的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断努力,办出特色,做大做强我校的职业教育。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3、充分发挥我校处于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及我市“对接长、珠、闽,建设大赣州”的战略布署,为地方经济和经济发达地区输送大批,有文化知识和中级技能的劳动者,以及向高职培养合格人才,努力统筹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大、做精、做强我校的职业教育。

(四)规划目标

我校从1982年创建我市第一所职业高中以来,走过了一条曾经辉煌而又曲折的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有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和爱岗敬业的教师,招生形势越来越好。1988年就被列为全省首批示范性职业高中,1995年评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力争进入到全国重点职业高中的行列,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参见表7):

1、学历教育的人数至2010年达每年2000人。

2、培训的人数至2010年达1000人。

3、“双证书”的比例达100%。

4、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5、占地面积接近60000平方米。

6、建筑面积达到30800平方米。

7、不断发展壮大教师队伍,至2010年,专任教师人数达130人。

8、鼓励在职教师的进修,引进优秀人才,使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达85%。

9、积极创造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高级职称教师所占的比例到2010达34%。

10、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超过25%。

11、实验自开率和实践开出率均达95%。

12、计算机(含教师自购)用于教学现代化的台数达350台。

13、在现有1个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新建一个多媒体教室。

14、图书馆藏书至2010年达60000册。

15、新建一个300米的环形跑道运动场。

(五)发展指标

我校与赣州市技工学校合并后,于2005年前新征土地10亩,新建教学大楼3000多平方米,添置了微机房1个(累计现有2个)和多媒体教室和备课室各1间,将模具工厂由原老校址迁至新校,2005年7月又新增加了汽车维修车间,但离国家级重点高中的目标还相差很远,今后发展主要指标如下(参见表2、表4和表6):

1、赣州市章贡区教委已经作出了水南中心小学归我校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规定,这样,学校面积将由现在的17300平方米增至40700平方米(详见规划图),超过国家级重点职高的标准。

2、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由2005年的400人逐渐增至2010年2000人,加上职业培训人数,至2010年,在校生的总人数达5000人。

3、将分期投资1250万元。建设实训楼、学生公寓、食堂和综合楼各一座。

4、改善教学环境,预计投资500万元,添置数控机床、微机、图书、电子电工、汽修等教学设备。

5、预计2007年—2008年新增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重点建设一座300米环形跑道动动场。

6、2009年为适应学校发展需要,新建多媒体教室1个。

7、加强道路的硬化,搞好校园的绿化,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争取财政拨款,将学校主干道用水泥硬化;多方筹资,至2010年,校园绿化面积达14000平方米。

8、发展壮大教师队伍,至2010年,教职工的人数达16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2人,“双师型”教师达30人以上。

 

 

三、人才培养规划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

适应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中等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规模:

层次:培养应用型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优秀学生。

规模:培养学历教育人数2006年1000人逐步递增到2010年每年2000人,在校学生4000人,在籍学生6000人,短期培训人数由2006年每年500人逐步递增到2010年每年1000人。

(三)人才培养的专业、工种和内容

 

专  业

 

工种

 

主 要 课 程

 

机械加工与

模具制造

 

中级模具工

车工、钳工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和技术力量、模具工程技术基础、模具CAD/CAM、模具制造技术、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计算机绘图-AutoCAD2004、车工工艺学、钳工工艺学

 

电子技术应用

 

中级电子

器件制造

维修技术人员

 

电子整机原理-音响设备、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技能训练、电工技术、电工技能训练、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冰箱、空调原理与维修。

 

计算机

与电子

 

中级计算机系统操作、应用人才;中级电子器件制造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基础、编程语言基础-C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专业英语、网页设计与制作-Frontpage、中文Word2003与Excel2003应用基础、平面设计、动画制作、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技能与训练。

 

建筑装饰

 

中级建筑施工技术个人或中级技术管理人员

 

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设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工艺、建筑装饰设计基础、建筑装饰制图基础、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工程定额与预算、

 

外事管理

与服务

 

外事管理与

服务人员

 

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厅服务与管理、形体训练、饭店公共关系、礼貌礼节、中国民族民俗、服务业英语80句。

 

幼师艺术

 

幼儿教师

音乐舞蹈

工作人员

 

社会开学基础知识、自然开学基础知识、幼儿卫生保健、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音乐、舞蹈、美术、幼儿园管理、幼师英语。

 

烹 饪

 

中级烹饪、面点制作技术人员

 

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原料知识、中式面点制作、中式烹调技艺、中式热菜制作、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艺术、烹饪概论、餐饮成本核算、烹饪工艺美术、烹饪刀工述要。

 

现代

汽车维修

 

汽车维修、

美容、营销

中等技术人员

 

汽车专业英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检测与维修、电控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技术、汽车自动变速器检验与维修、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ABS、PS等。

 

现代汽车

装饰与营销

 

汽车基本构造及日常维护、汽车新电器设备、汽车专业英语、汽车美容护理及精品、汽车营销学、汽车配件营销、汽车检测技术。

(四)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1、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建设从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入手,在调查研究及社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合理、完善科学的教学计划,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达到按教学计划和市场需要培养人才的目的。

2、加强学科建设

加强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课程和实验室的建设,重点加强计算机、模具、电子、汽车维修等专业建设,强化精化外服、美术、幼艺等传统专业的建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从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出发,在保证数量的同时,优化教师结构,培养一批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从2006年至2010年,逐年引进一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加强在岗教师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达到85%,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达到34%,中级占46%,初级占20%。

4、改革和加强教学管理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形成一套规范、科学、系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有序地进行。

5、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是保证各项建设措施如期到位的必备条件。到2010年,5年内投入3千万,在保证办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满足人才培养建设的需要。

6、建立数字化学习校园

以建设校园网为平台,接入因特网,使办公室、教室、宿舍都逐步经过5年的建设,建立数字化校园,满足教师现代化教学和学生现代学习的需要。

四、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一)基本原则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注重培养特色,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经过5年努力,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布局科学,适应我校发展规模需要的专业框架,培养一个教学条件优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设体系。

专业设置与调整符合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长远的关系,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应有利于形成专业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在行业和地区内形成一定影响;应有利于形成品牌专业;应符合中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学校宣传与发展规划;应有利于学校教学的组织安排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在原有8个专业的基础上,预计增加4个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建筑装饰、网络通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专业,使专业数量达到十二个。

(三)主要措施

1、明确专业方向与特色。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础建设。

6、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

7、加强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

 

 

 

 

 

 

五、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强培训教育、完善整体结构、建立健全制度、严格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把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教学业务素质、经得起风浪考验、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

(二)基本要求和建设目标

1、加强思想建设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用现代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管理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贯彻落实《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正确处理学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加强组织建设

(1)实现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梯次配备,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年轻干部要在学校领导班子中占有一定的数量和比例。

(2)认真做好妇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选配工作,学校领导班子中妇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要占有一定的数量和比例。

(3)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知识、能力结构。到2010年,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干部应达到85%以上。

3、加强作风建设

(1)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讲团结、讲正气、守纪律,顾全大局,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坚持反腐倡廉,拒腐防变,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

4、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工作制度,学校领导班子要建立健全执行民主集中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及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联系群众、重大事项报告、班子内部监督等制度。

(2)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制度,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用人机制,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3)建立党支部抓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措施。

(三)主要措施

1、认真组织实施学校领导班子的支委例会制度和行政工作例会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支委例会原则上每两周集中学习1次,行政工作例会坚持每周集中学习1次。

2、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并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绩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依据。

3、围绕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总体功能,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做好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工作。

4、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行干部的优胜劣汰。

5、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6、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要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年龄结构的梯次配备工作,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

7、切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努力建立和保持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8、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认真组织实施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干部诫勉、谈话、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规定等监督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教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为依据,以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为标准,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师资培训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着力于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的、适应中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建设目标

1、教师队伍总数。

按学校发展规划,到2008年我校年招生为1600人,专任教师总数应达到120人。2010年年招生为2000人,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60人。外聘教师4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5人。在籍学生达6000人,在校生(含短期培训)5000人。

2、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①加强师德教育。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②加强并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优化学历结构职称结构。

到2008年专任教师学历均应达到专科及以上,凡引进、调进的教师必须具备普通本科学历,到2010年,教师中获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要占教师总数的85%以上。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应达到30%以上,中级职称应达到40%以上。

4、优化教师结构,使学校各专业、各课程的教师配置合理。

5、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抓好梯队建设,优化结构。,逐步建立起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中级职称教师为主体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主要措施

1、教师思想素质培养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学校通过每年表彰奖励优秀教师,积极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带动广大教师学模范赶先进,努力营造鼓励重视教学科研、博学上进的浓厚氛围,促使整个教师队伍师德水平有一个极大的提高。

2、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

①教师培养的原则:计划性原则、专业对口原则、分层次培养突出重点的原则和统筹兼顾的原则。重点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保证重点学科、扶持新兴学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教学科研业绩突出及发展潜力大、爱校、安心工作的教师。

②学校实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职进修或脱产培训。教师培养的类型包括学历(学位)教育和非学历(学位)教育、在职进修和脱产培训等。学校对具有一定教学水平、有培养前途教师有计划地送出去进修学习培训,学校“教师进修费”预算逐年增长,并将根据实际情况承担全部或部分教师培养费用。

③教师培养的重点是中青年专业教师,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培养形式是学历教育和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凡未达到本科学历的教师2010年前均应通过本科学历,否则调整工作岗位。学历合格教师均应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实验、实训、实践课教学的专业技能,成为合格的专业课老师。

④建立健全各种师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

⑤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建立教学科研培训基地,为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条件,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和挂职锻炼,聘请理论水平高、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⑥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3、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①切实抓好教研组活动。

  ②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学校领导及教务主任、专业组长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习课),全面了解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教研组之间互相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

  “双师型”教师是指除具有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外,又拥有本专业领域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应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25%以上。

5、师资的引进

①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和开设新专业的要求,有计划地引进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引进各学科所需优秀人才来校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进一步提高人才吸引力。

②对引进的新教师实行聘任制。自进校之日起三年内逐年聘任,年度考核合格者可继续聘任,三年后可签定长期聘任合同。

③从一线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用能独立承担某一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任务,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人员作为我校兼职教师,承担一定教学任务,并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出力献策。到2008年,兼职教师要达到20人以上。

6、严格教师考核、聘任和管理,实施校内“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

  ①根据教师的岗位要求,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公开、客观、全面的原则,严格日常考核和年终全面考核,以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②实行教学工作督导、告诫制度和校内“高职低聘”、“ 低职高聘”。

  ③进一步加大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建立重实绩、重质量、向优秀人才、教学一线、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7、师资队伍的稳定

①继续完善岗位聘任制,完善《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评办法》,鼓励教师超额优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同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条件。

②加大科研支持力度,设立课题攻关项目保障资金,改善优秀人才的工作条件,为教师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提供必需的资金保障。

 

 

七、基本建设规划方案

(一)规划背景

2002年,为适应赣州市旅游城市建设的需要和配合赣州市郁孤台公园的兴建,我校整体从老城区搬迁至新城区与赣州市技工学校合并。新校址虽然地处黄金地段,但是存在着面积小,基础设施差,校园环境差等问题。面对这一些问题,我校全体教职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励精图治,在搬迁后的两年内,使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新征地10亩,新建教学大楼3000多平方米,添置微机房一个,新开设了汽车维修专业等等。办学条件改善也使我校的招生人数翻了两番,办学规模相应扩大。

2004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赣州市章贡区教育局作出了调整学校布局,水南中心小学划归我校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决定,这样使我校校园面积扩大了一倍多。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我校对校园进行了整体规划。

(二)规划的原则及布局

新校园、新景象、新布局。在新校园的规划时我校按着教学实训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开的原则;总体规划,使学校的各个区域能发挥独自的功能。

(三)规划指标

1、到2010年,学校总面积达到40000平方米,按功能划分,教学实训区面积占12000平方米,运动区占10000平方米,生活区占10000平方米。

2、到2010年,学校总建筑面积达到28000平方米。其中教学实训区建筑面积达到138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70000平方米、实训车间4000平方米、图书馆2800平方米、生活区、新建学生宿舍2栋面积7000平方米、学生食堂3000平方米。

3、到2010年,在各个功能区域内新增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达到14000平方米,成为花园式学校。

(四)实施步骤

1.2006年,新征土地30亩,将主干道硬化,新建一栋实训楼4000平方米,新增绿化2000平方米。

2.2007年,新建学生食堂2500平方米,修建好300m环形跑道田径场,新增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

3.2008年,新建一栋学生公寓35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修建2个篮球场。

4.2009年,修建一栋学生公寓3500平方米,修建2个篮球场,新增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

5.2010年,修建教学楼3000平方米,图书馆2800m2,新增绿化2000m2。

 

 

八、教学设施规划方案

(一)实验、实训设施建设

 

名称

 

数量

 

情况

 

电子实验室

 

1个

 

现有,增加设备

 

微机室

 

3个

 

现有,增加设备

 

模具制造与设计车间

 

2个

 

现有

 

汽车维修车间

 

1个

 

现有

 

缝纫机车间

 

1个

 

现有

 

形体房

 

1个

 

现有

 

琴房

 

1个

 

现有

 

烹饪操作室

 

2个

 

现有

 

多媒体教室

 

2个

 

现有,增加设备

 

画室

 

1个

 

新建

 

中餐摆台操作室

 

1个

 

新建

 

客房服务

 

1个

 

新建

(二)图书资料建设

到2010年,校图书馆建成藏书6万册的图书馆。具备完善的计算机检索系统及借书系统,设立开架科技期刊阅览室、开架工具书阅览室、资料及图纸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及Internet网专业微机室等门类齐全的各种图书资料阅览室,并形成打印、复印、装订一条龙服务体系。

(三)体育设施建设

300m环形跑道田径场1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室内体操房1个,800m2室内练习馆1个,以及所需体育器材若干。

(四)教学设施建设进度安排

2006年:增加一个篮球场。

2007年:增加一个篮球场及一个排球场,新建300m田径场。

2008年:增加一个篮球场,新建室内练习馆。

2009年:新建一个室内体操房。新建多媒体教室一个。

 

 

 

 

九、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已组建多媒体教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微机室2个,现有计算机95台,均接入国际互联网,“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二)信息化建设目标:

1、组建校园网络。校园网是为师生提供教学、教研、信息服务、综合管理的宽带多媒网络,它是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学校创造条件,三年内为各处室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并于2009年新建多媒体教室1座,鼓励教师个人购机,实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至2010年,使教学用计算机达350台。

2、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将校园网接入国际互联网,完成“地网”建设,加强网络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使师生进一步学会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3、组建校园闭路电视系统。为每一个教室配备电视机,并联结成校园闭路电视教育系统,既可自己播放教学节目,也可接收教育频道或接入有线电视系统,实现电视教学。

    4、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站,实现“校校通”。该接收站是利用一套卫星宽带多媒体接收设备,作为整个学校实现远程教育的前端,分别与校园计算机网和闭路电视系统联结组成“天网”,并与国际互联网(地网)一起,形成“两网合一”,实现资源共享,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利用网上教育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研。

    5、组建多媒体双向控制电视网络系统。该系统是在校园闭路电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主控室的VCD、录像机、有线电视、远程教育接收站、录音机、摄像机(自办节目)等设备的音视频播放给任意教室或全校,实现交互式双向控制,并可直接与因特网联结,集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与教学管理于一体,使师生充分享受到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整体现代化。

(三)信息化建设措施

1、现在学校已建立网站,域名为www.****。

2、加强管理。

(1)严格报批程序。学校提出书面报告,由区电教站按有关标准和规定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学校严格按有关规定,制定年度计划、电教设备及教材的配备、管理和使用办法以及电教管理员的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计算机及教育网站的各项法规,确保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科学、安全、高效运行。

(3)各部门互相配合,通力合作。

3、确保投入。认真落实教育投入政策,既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还要开源节流,加大现代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电教教材代办费和计算机培训费严格按照省、市、县制定的管理办法执行,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集中使用,确保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经费的可持续投入。

4、抓好师资队伍培训。对在职的教师大力开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以传统电教媒体为辅的全员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在职教师自学和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逐步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的队伍。

 

十、资金筹措和效益评价方案

(一)资金筹措规划:

分三方面筹措资金:一是政府贴息贷款2000万;二是国家地方财政拔款1000万(平均每年200万);三是自筹1000万。

(二)自筹能力测算

目前,我校只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每年只能招收400学生,最多只能容纳1200人,在这样现有条件下,我校年收入近200万元。从2006年起,实训大楼建好后,我校在校生规模可达到1800人,预计收入可达260万元,到2010年,我校在校生人数可达4000人,年收入将超过500万元。因此,学校完全有能力在五年自筹1000万资金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效益评价

今后五年在校生及收入情况对照表

 

2005年

 

在校生1000余人

 

收入180万元

 

2006年

 

在校生1800人

 

收入260万元

 

2007年

 

在校生2400人

 

收入340万元

 

2008年

 

在校生达3000人

 

收入420万元

 

2009年

 

在校生达3600人

 

收入500万元

 

2010年

 

在校生达4000人

 

收入500万元以上

 

十一、招生工作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精神,招收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骨干专业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优化人才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

(二)招生计划

 

年  份

 

计划招生人数

 

2006年

 

600人

 

2007年

 

1000人

 

2008年

 

1600人

 

2009年

 

1800人

 

2010年

 

2000人

1.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家长、学生了解职业教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现身说法等宣传方式,告诉家长,真正关心孩子,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帮助进行准确人生定位,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职业教育也是人生道路立交桥中的一条坦途,在文化学习领域竞争中没有优势的学生,学一技之长,获安身立命之资本,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也同样让家长明白,有些孩子因淘气学不好文化课,可这样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能力也强,在工作岗位一样干得很出色。社会是由各种层面的人才构成的,高精尖人才毕竟是少数,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抓住能把握的幸福才是最聪明的。

2.以诚信为本,定单招生办学,定向培养。根据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用人合同,进行招生。计划每年招生两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上半年招生对象是不参加中考的应届初中(即“分流生”,属政策招生)、高中毕业生和历届初、高中毕业。下半年招生的对象是应、历届初中、高中毕业生。(3)与各县市区、乡等学校加强联系,建立一支招生队伍,形成招生网络,互通信息,加强招生指标落实到人的措施,为招生人员尽可能提供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便利。

十二、就业工作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立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课程教学为主线的就业指导体系和以社会市场服务为主导的就业服务体系,对全体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个人职业意识、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就业目标:

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合理安置就业,拓展就业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就业率一次性达到98%,满意率达到86%以上。

1.以学定向。根据所学专业、学科确定学生的择业方向,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学科对口的职业。选择专业对口的职业,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并在此基础上更快地有所成就、有所建树,有利于发挥专业优势有利于个人今后的长远发展。

2.因才求职。一方面了解用人单位、职业岗位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另一方面要判断学生的才学能力能否符合用人单位和职业岗位的需要,选择学生的才能可以胜任的职业,避免盲目应聘。

3.以长制胜。在众多的同一学历层、相同专业毕业、学业优劣难分高下的求职者中,如有一两项特长、尤其与所攻专业、所谋求职业大有利益的爱好、专长,往往更能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在择业竞争中相得益彰、稳操胜算。

(三)就业途径:

1.采取定单式就业,先与用人单位签定用人合同,招收学生通过培养后直接送往用人单位就业。

2.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和人源信息,广泛拓展就业渠道,更多地了解社会就业信息,从而安排学生就业、

3.到本地和各地人才交流市场和人才招聘大会上去,直接广泛地接触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挂勾和联系,从而安排学生就业。

4.加强与各地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机构接触和交流,保持联系,通过这些劳动中介机构的介绍,从而安排学生就业。

(四)主要措施:

1.测验与鉴定。对学生的智力、个人兴趣、能力倾向与个性特征进行测验并作出鉴定,据此对学生提出选择一种最适宜的职业建议。

2.信息服务。提供职业的性质,求职的条件,为准备就业的学生设置的教育课程计划,提供就业的机会。

3.咨询。帮助学生根据学校对他的鉴定和自己所得到的职业信息确定打算从事的职业。

4.安置。到用人单位去考察,了解用人单位的就业工作情况,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十三、产教结合和联合办学规划方案

(一)产教结合计划

随着职教事业的蒸蒸日上,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开拓办学思路、增强毕业生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已经成为各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走联合办学发展之路,构建长远的发展蓝图,显示出了各院、校资源互补的前景。加强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扩大办学规模,充分挖掘相互的潜力,以求达到共同发展的局面。

1、符合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发展需求。

2、符合学生的基本利益。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教结合、联合办学方案灵活多样,办求适应多层次用人单位的需求。

4、可行性、可操作性高:概念清晰、效果明显、操作程序化。

5、符合安全性原则。

(二)联合办学计划

1、产教结合、联合办学的目的

(1)把学校、企业作为中技人才的“生产基地”,确保生源的的稳定供应及生源素质。

(2)扩大办学规模,增加财务收入,以利教学投入。

(3)将校校、校企利益捆绑,形成一体化联盟,有助于业务的整体化开展。

(4)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有助于强项专业的建设。

2、合作模式

(1)从投资角度决定合作模式

(2)从培训角度决定合作模式

(3)财务分配决定合作模式

3、前景

(1)中技人才市场前景广阔,仅珠三角每年中技人才需求高达400万,加上长三角的人才需求逐年猛增。

(2)符合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

(3)职教领域大有作为,将为学校带来巨大的利润。

(三)主要措施

1.投资法联合办学

由企业或联办院校按一定比例投入资金,增设校舍或其它硬件基础的建设,企业或联办院校参与我校的管理,利润分配按股份分配。

2.招生法联合办学

由企业或联办院校委托我校招生,我校负责招生工作的具体事宜,并按企业或联办院校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企业或联办院校直接与学生签订安置就业合同,确保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后,安置就业,校际或校企之间按比例分成学费。

3.教学时段法联合办学

联合办学双方,明确培训时间段、内容、实习就业推荐、毕业生待遇、毕业证的办理、利润分配等方面的各自责任和义务。

4.基地培训就业法联合办学

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中技安置基地,学校招收的学生直接输送到基地培训,按用人单位用工要求培训后,输送学生到经济发达的优秀企事业单位,形成“一条龙”培训就业的服务方式;利润按投入比例分配。

 

 

十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搞好科学研究,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实现知识创新,开发技术成果,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教学工作的课题化研究。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获得经费资助的各种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30项以上,实现科研和技术经费到款额不低于100万元。获得省市级经费的教研课题5项以上。

(三)主要措施:

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建设,建立与周围的科研、设计院和企业,当地政府科技局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促进应用技术的转化和推广,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十五、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划方案

(一) 党组织建设

    总体目标是:结合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学校的党建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并不断推进制度的创新,使党员教师在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进一步取得成效;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使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保持学校和谐稳定,为实现学校“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1、思想建设目标

    坚持支委干部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例会制度,健全师生员工的集中政治学习制度。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确立。进一步树立党员干部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使全体教职员工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2、组织建设目标

    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规范化,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激励和更新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力争形成年龄梯次合理、专业复合、气质互补的领导班子;学校行政干部的文化程度原则上要达到大学本科以上水平。

    3、作风建设目标

    进一步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关心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拒腐防变,使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有新的明显改善,让广大群众看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效,增强信心。定期召开党外群众、民主党派和离退休干部教师等方面的座谈会;积极推行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和校务公开,加强群众民主监督;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党风廉政制度。

〔二〕群众组织建设

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直接联系着不同层次的师生员工,是党支部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这些群众组织都有各自的组织形式、工作任务、活动方式,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党支部应该鼓励它们自主性、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和活动,肩负起组织教职工、青少年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任务,发挥各自的功能,健康地开展各种活动,做好各自的工作。

 1、工会建设

(1)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发挥工会在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要健全工会组织,提高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教职工组织和团结到工会中来,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

(3)要认真履行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工作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关心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要广泛开展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引导教职工关注学校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促进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离退休干部职工政策,加强对离退休教职工在政治学习方面的领导和对生活文体方面的关心,切实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2、共青团工作

(1)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在青少年学生中的先进作用,积极协助党支部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团组织建成凝聚青少年学生的坚强堡垒。

(2)学校党支部将根据“党建带团建”工作方案,坚持党团建设一起抓。

(3)学校团委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共青团建设的思维,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4)学校团委还要以理论学习、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为载体,把青年教职工和学生团结起来。

3、学生会工作

(1)学生会是在校团委指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学生会主要由各班级中优秀学生干部组成,是我校学生工作的一支生力军。

(2)学生会要在团委的指导下,完善自身建设,把握时代脉搏,牢记“服务同学”的宗旨,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方针,以人为本,繁荣校园文化,浓厚学习气氛,全方位地优化同学们的成才环境,使学生会工作朝着更高、更深、更具活力的方向迈进。

   (3)校党支部、团委要帮助学生会建设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使广大同学信任学生会,拥护学生会。

(三)思想政治工作

1、坚持以德为首的办学指导方针。我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不让错误的、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传播到学校。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主渠道的方式,努力使德育工作制度化、德育方法科学化、德育内容序列化,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培育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和良好师德形象的德育工作队伍。要形成以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监督、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协同合作的德育工作机制。

    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我校要通过演讲、讲座、歌咏比赛、征文、文艺汇演、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4、利用业余党、团校对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进行定期的思想、组织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从而推动思想政治向纵深发展。

    5、发挥多渠道作用,扩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要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保持一致产生合力,使学校的规范教育有效地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寻求共同育人的结合点,从而克服消极因素,达到教育效果。

6、聘请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卫生教育、环保教育等,让青少年学生正确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自觉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四)精神文明建设

    1、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区。

    2、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在广大师生员工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守信念。实现以爱国奉献精神、民主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和基础文明修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形成教育教学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3)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

    ①加强班集体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②形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系列,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③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形成活动系列,促进学生社会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④完善学生自评、互评体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能力。

⑤完善以兴趣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学校广播、文体课外活动、读书、专业提高活动为支柱的校园文化体系,促进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十六、改革工作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围绕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办学体制、人事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

(二)办学模式的改革

相对来说,职业教育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许多方面处在探索之中,作为赣州市中心城区的唯一一所职业学校,我校要利用区位优势,使学校朝精、强、大方面努力,在“十一·五”期间进入国家级重点职校的行列。另一方面,江西是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欠发达,每年有大量富余的劳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要通过岗前的职业培训成为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我校要适应当地经济和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采取灵活而又能科学的办学模式,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1、继续办好职业中学,培养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中级技能的应用型劳动者。

2、利用技校办学的优势,与省劳动部门挂钩,以培养制造业、机械加工业等有较强动手能力为主的中级技工。

3、适应于我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充分利用我校由原来的普通中学转制而来的文化课教师的优势,继续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全省高职统一考试,至2010年达4—5个班规模。

4、积极与重点的、信誉好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五年一贯制的职高和高职的教育,达到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

5、积极开展岗前的职业培训,取得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为下岗职工和想学一技之长的人员开设短训班。

6、大力开展对农民的培训,为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做出贡献,以我校是赣州市章贡区委定点的章贡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为契机,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办学机制的改革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法规,除继续办好公办职校外,还要适应改革的需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加快办学机制的改革,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振兴我校的职业教育而努力,善于运用政策,外引内联,产教结合,走出一条联合办学之路。

1、在政府的领导下,继续争取政策的优惠,获得财政的支持,大力发展公办职教。

2、由企业或联办院校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由我校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按股份进行利润分配。

3、订单式联合办学,我校负责招生及教学工作,联办方负责毕业生的就业安排工作并按比例支付一定的培训费。

4、短期培训法联合办学。利用我校的职业培训优势,与联办方合作,培养急需的人才,采用短期培训上岗的方式,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

5、基地培训就业联合办学。直接在用人单位设立教学基地,学校招收的学生到基地培训,也可由我校委派教师培养,采用灵活的办学机制,减少中间环节,达到培养人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四)学制改革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制三年,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实习。

2、五年一贯制:前2年在赣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学历中专。后三年在相应大专院校学习(最后一年实习)。

(五)教学改革

1、专业设置改革

现有专业:机械加工与模具制造,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与电子技术应用,外事管理与服务,幼师艺术,烹饪,汽车维修和汽车装饰,服装与美术,总计8个专业。

今后将弱化服装专业,预计新增加建筑装饰专业,网络通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4个专业,达12个专业。

2、课程体系改革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构建课程体系以就业导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

3、课程内容改革

①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应与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相结合,以面向市场,强化实用为目的,加强实训环节,保证每位学生熟练掌握核心技能。②文化基础课的内容应根据专业的不同而确定。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要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③素质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

4、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为快速、圆满、高质量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在方法上的变质。灌输知识为主转变到开发智力为主,在教学中把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

5、教学管理改革

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党的新时期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教育改革总体方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适应中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①更新或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②合理设置教学管理机构,促进其精简化和高效化。

③改善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④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⑤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和完善教学决策机制,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六)人事制度改革

依据《教师法》中“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逐步实行聘任制”的规定和我校实际,进一步实行教职员工的全员聘任制,引进竞争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健全管理机制,激活办学机制,进一步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同办好职校,实现我校“十一·五”规划成为国家级重点职校的目标。

1、强化和完善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规范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工作,充分体现学校职务聘任的自主权。

2、在区职改办核定的技术职务结构的比例岗位职数内,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科学设岗,自主聘任获得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3、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实行动态聘任,聘约管理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现人才与岗位的最佳配置,逐步建立起有效的职务聘任竞争激励机制。

4、有计划地逐年引进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到2010年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占职工人数的9%,鼓励教职工进行在岗进修,至2010,具有大学学历以上的教职工比例达85%。

(七)分配制度的改革

1、指导思想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具有调整内部工资关系,增加工资和学校基金分配的自主权”。

(2)根据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以劳计酬,以质计酬”,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全体聘任人员均实行结构工资。

2、具体实施措施

(1)结构工资由基础工资和浮动工资两部分组成。基础工资指导国拔职务工资和政策性补贴。浮动工资指按全校教职工一定比例的工资加上学校创收收入。

(2)按专职或兼职教学人员的工作量和岗位职责设立标准工作量及岗位津贴。

(3)对获得业务和政治荣誉的教职工按不同档次的标准给予一定的奖励。

(4)对工作中出现失职的教职工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对应的经济处罚,不称职者调离教学岗位或离岗。

(5)以激励机制为主,惩罚机制为辅,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发扬主人翁的意识,争取教师收入名列同类学校的前列。

(八)后勤管理改革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我校是一个半走读、半寄宿制的学校,目前住校生近400人,到2010年住校生将达到1500人左右。与住校生紧密相关的就是食堂和公寓,两者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最终导致招生工作不利。因此加强食堂及学生公寓的管理是后勤管理改革的一个重点。另外,后勤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环境的维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种得再多,绿化的再漂亮,如果不维护好、不搞好卫生,那么,整个校园仍然是杂乱无章。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校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后勤管理上,既花了钱又达不到效果。因此,在吸取其他省、市学校经验的基础上,我校认为,学校后勤工作必须向物业化、产业化的管理模式上过渡。

1.学校成立物业公司或聘请物业公司来管理学生公寓、维护校园环境。学校将建设好的绿化带公寓交给物管公司,物管公司按要求管理好学生公寓。管理费从学生住宿费中开支。

2.开办两个食堂,引进竞争机制。分别承包给不同业主,开展竞争,用市场手段搞活学生食堂服务,这样承包人不得不在质量上,价格上做文章,以好的质量,优惠的价格来赢得顾客。

 

表1

学校主要参数规划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

 

校园占地面积(M2)

 

17500

 

37510

 

40700

 

40700

 

40700

 

40700

 

2

 

校舍建筑面积(M2)

 

8700

 

12700

 

15200

 

18700

 

22200

 

28000

 

3

 

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1800

 

2600

 

3200

 

3500

 

4000

 

5200

 

4

 

教学设备总值(万元)

 

800

 

1200

 

2200

 

2600

 

2800

 

4000

 

5

 

财政拔款(万元)

 

 

 

200

 

200

 

200

 

200

 

200

 

6

 

专项经费(万元)

 

 

 

200

 

200

 

200

 

200

 

200

 

7

 

图书数量(万元)

 

3

 

4

 

4.6

 

5.5

 

6.5

 

7

 

8

 

计算机数(台)

 

120

 

170

 

220

 

270

 

320

 

350

 

9

 

多媒体教室(个)

 

1

 

1

 

1

 

2

 

2

 

2

 

10

 

体育场地面积(M2)

 

8000

 

12000

 

15000

 

16000

 

18000

 

2000

 

11

 

集中绿化用地(M2)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2

 

教职工数(人)

 

65

 

85

 

100

 

120

 

140

 

160

 

13

 

专任教师(人)

 

55

 

70

 

80

 

90

 

110

 

130

 

14

 

学历

 

研究生(人)

 

1

 

3

 

5

 

8

 

10

 

12

 

15

 

大学本科(人)

 

16

 

25

 

30

 

40

 

70

 

110

 

16

 

大学专科(人)

 

38

 

42

 

45

 

42

 

40

 

8

 

17

 

职称

 

高级(人)

 

18

 

20

 

25

 

30

 

35

 

45

 

18

 

中级(人)

 

27

 

30

 

35

 

40

 

45

 

60

 

19

 

初级(人)

 

8

 

20

 

20

 

20

 

30

 

25

 

20

 

“双师型”教师(人)

 

6

 

15

 

16

 

20

 

28

 

35

 

表4

规划前后建筑面积对照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现有面积

 

规划新建面积

 

累计建筑面积

 

按定额计算

 

应有面积

 

定额标准

 

1

 

教室

 

8600

 

 

 

 

 

 

 

 

 

2

 

图书馆(室)

 

1000

 

200

 

8800

 

 

 

 

 

3

 

实验实习场所

及附属用房

 

1600

 

2800

 

3800

 

 

 

 

 

4

 

体育馆和

风雨操场

 

1000

 

4000

 

5600

 

 

 

 

 

5

 

行政用房

 

1200

 

17354

 

27354

 

 

 

 

 

6

 

会堂

 

1000

 

400

 

1600

 

 

 

 

 

7

 

学生宿舍

 

2100

 

400

 

1400

 

 

 

 

 

8

 

学生食堂

 

600

 

7000

 

9100

 

 

 

 

 

9

 

教工住宿及宿舍

 

 

 

2500

 

3100

 

 

 

 

 

10

 

教工食堂

 

60

 

 

 

 

 

 

 

 

 

11

 

生活福利及

其它附属用房

 

 

 

240

 

300

 

 

 

 

 

12

 

校舍总建筑面积

 

8700

 

 

 

2800

 

 

 

 

 

13

 

校舍建筑用地

 

2000

 

19300

 

14000

 

 

 

 

 

14

 

体育用地

 

12000

 

12000

 

24000

 

 

 

 

 

15

 

集中绿化用地

 

4000

 

10000

 

14000

 

 

 

 

 

16

 

其它用地

 

1300

 

1400

 

2700

 

 

 

 

 

17

 

校园占地面积

 

17300

 

23400

 

40700

 

 

 

 

 

表7

本规划与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方要参数比照表

 

内容

 

国重

要求

 

省重

要求

 

规划值

 

备注

 

学历教育人数(人)

 

2000

 

1500

 

2000

 

 

 

培训人数(人)

 

1000

 

600

 

1000

 

 

 

“双证书”比例(%)

 

80

 

85

 

100

 

 

 

就业率(%)

 

90

 

85

 

98

 

 

 

占地面积(M2)

 

40000(城) 67000(农)

 

30000(城) 50000(农)

 

60000城

 

 

 

建筑面积(M2)

 

30000(城) 25000(农)

 

23000(城) 18000(农)

 

30800城

 

 

 

专任教师人数(人)

 

80

 

60(城) 50(农)

 

130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

 

85

 

80

 

85

 

 

 

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

 

20

 

15

 

34

 

 

 

“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

 

 

 

25

 

26

 

 

 

实验自开率(%)

 

95

 

85

 

95

 

 

 

实习开出率(%)

 

95

 

85

 

95

 

 

 

计算机数(台)

 

300(城) 150(农)

 

240(城) 100(农)

 

350

 

 

 

多媒体教室(个)

 

2

 

1

 

2

 

 

 

图书馆藏书(册)

 

60000

 

40000

 

60000

 

 

 

环形跑道(M2)

 

200(城) 400(农)

 

200(城) 300(农)

 

300m

 

 

 

*此标准是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条件》(见“关于开展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03]33号,2003年6月5日)、《江西省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条件》(见“关于在全省开展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认定工作的通知”(赣教职成字[2004]7号,2004年2月19日)

 

表2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人数规划表

单位:人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高职

 

招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毕业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在校生数

 

400

 

600

 

1000

 

1600

 

1800

 

2000

 

中专

 

招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毕业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在校生数

 

400

 

300

 

1000

 

1600

 

1800

 

2000

 

学历教育合计

 

招生数

 

400

 

600

 

1000

 

1600

 

1800

 

2000

 

毕业生数

 

400

 

400

 

600

 

1000

 

1600

 

1800

 

在校生数

 

800

 

1200

 

2000

 

3200

 

3600

 

4000

 

职业培训

 

职工继续教育

 

100

 

150

 

200

 

200

 

200

 

250

 

城镇人员培训

 

200

 

150

 

200

 

250

 

300

 

300

 

农村劳动力培训

 

200

 

300

 

300

 

350

 

400

 

450

 

合计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备注

 

我校已于2005年上半年被赣州市章贡区委定点为章贡区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表2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人数规划表

单位:人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高职

 

招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毕业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在校生数

 

400

 

600

 

1000

 

1600

 

1800

 

2000

 

中专

 

招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毕业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在校生数

 

400

 

300

 

1000

 

1600

 

1800

 

2000

 

学历教育合计

 

招生数

 

400

 

600

 

1000

 

1600

 

1800

 

2000

 

毕业生数

 

400

 

400

 

600

 

1000

 

1600

 

1800

 

在校生数

 

800

 

1200

 

2000

 

3200

 

3600

 

4000

 

职业培训

 

职工继续教育

 

100

 

150

 

200

 

200

 

200

 

250

 

城镇人员培训

 

200

 

150

 

200

 

250

 

300

 

300

 

农村劳动力培训

 

200

 

300

 

300

 

350

 

400

 

450

 

合计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备注

 

我校已于2005年上半年被赣州市章贡区委定点为章贡区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表2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人数规划表

单位:人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高职

 

招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毕业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在校生数

 

400

 

600

 

1000

 

1600

 

1800

 

2000

 

中专

 

招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毕业生数

 

200

 

300

 

500

 

800

 

900

 

1000

 

在校生数

 

400

 

300

 

1000

 

1600

 

1800

 

2000

 

学历教育合计

 

招生数

 

400

 

600

 

1000

 

1600

 

1800

 

2000

 

毕业生数

 

400

 

400

 

600

 

1000

 

1600

 

1800

 

在校生数

 

800

 

1200

 

2000

 

3200

 

3600

 

4000

 

职业培训

 

职工继续教育

 

100

 

150

 

200

 

200

 

200

 

250

 

城镇人员培训

 

200

 

150

 

200

 

250

 

300

 

300

 

农村劳动力培训

 

200

 

300

 

300

 

350

 

400

 

450

 

合计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备注

 

我校已于2005年上半年被赣州市章贡区委定点为章贡区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表3

基本建设规划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M2)

 

投资估算(万元)

 

基建年限

 

资金来源

 

1

 

实训楼

 

4000

 

200

 

1

 

上级拨款

 

2

 

学生食堂

 

2500

 

120

 

1

 

上级拨款

 

3

 

学生公寓

 

3500

 

150

 

1

 

上级拨款

 

4

 

学生公寓

 

3500

 

150

 

1

 

上级拨款

 

5

 

主干道硬化

 

 

 

30

 

0.6

 

上级拨款

 

6

 

修建好300m田径场

 

 

 

20

 

0.3

 

上级拨款

 

7

 

绿化

 

10000m2

 

30

 

0.3

 

自筹

 

8

 

修建4个篮球场

 

 

 

6

 

0.2

 

自筹

 

9

 

修建教学楼

 

3000

 

150

 

1

 

上级拨款

 

10

 

图书馆

 

2800

 

150

 

1

 

上级拨款

 

 

 

合    计

 

 

 

 

 

 

 

 

 

 

 

 

 

 

 

 

 

 

表5

实验、实训设备经费安排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新增投资(万元)

 

备    注

 

1

 

微机

 

80

 

 

 

2

 

汽车及航空精密制造设备

 

250

 

 

 

3

 

图书

 

20

 

 

 

4

 

多媒体教室

 

15

 

 

 

 

 

 

 

 

 

 

 

 

 

 

 

 

 

 

 

 

 

 

 

 

 

 

 

 

 

 

 

 

 

 

 

 

 

 

 

 

 

 

 

 

 

 

 

 

 

 

 

 

 

 

 

 

 

 

 

 

 

 

 

 

 

 

 

 

 

合     计

 

365

 

 

表6

分年度投资规划表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估算

 

分年度投资规划表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资金需要规划

 

 

 

 

实训楼

 

950

 

50

 

 

 

 

 

 

 

 

 

 

 

学生公寓、食堂

 

200

 

20

 

120

 

60

 

 

 

 

 

 

 

综合楼

 

100

 

 

 

 

 

13

 

87

 

 

 

 

 

合  计

 

1250

 

702

 

120

 

73

 

87

 

 

 

 

 

 

数控机床

 

360

 

120

 

120

 

60

 

60

 

 

 

 

 

微机、图书

 

109

 

21

 

21

 

21

 

21

 

 

 

 

 

电子、电工、汽修

 

31

 

15

 

11

 

6

 

 

 

16

 

 

 

合  计

 

500

 

156

 

352

 

87

 

81

 

 

 

 

 

 

 

总  计

 

1750

 

226

 

472

 

160

 

168

 

16

 

资金来源规划

 

补助拨款

 

 

 

土建补助拨款

 

700

 

500

 

165

 

35

 

 

 

16

 

 

 

教学设施补助拨款

 

80

 

20

 

15

 

10

 

15

 

 

 

 

 

合  计

 

780

 

520

 

180

 

45

 

15

 

20

 

自筹资金

 

 

 

自有资金

 

380

 

80

 

70

 

90

 

100

 

20

 

 

 

引进资金

 

200

 

360

 

65

 

50

 

25

 

40

 

 

 

借贷资金

 

4100

 

5205

 

100

 

80

 

25

 

 

 

 

 

合计

 

990

 

345

 

235

 

220

 

150

 

40

 

 

 

 

 

总计

 

1770

 

865

 

415

 

265

 

165

 

60

编辑:袁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 | | | | | |书法网校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赣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赞贤路15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